宁夏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951-5053435
传真:0951-5053435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北京东路165号
邮箱:nxglkcsjy@163.com
网址:http://www.nxglsjy.com
官方微信:宁夏公路勘察设计院(公众号)
一条路能带来什么?
一条路能改变一个村庄,一条路能带动一个产业,一条路能致富一方百姓,一条路能激活一片经济……
在西部宁夏,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它的意义,交通人用了70年的时间,冒严寒、顶酷暑,斗激流、战山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用结满老茧和水泡的双手,将一条条纵横交织的路镌刻在了6.6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70年前的一幅照片,生动地反映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宁夏交通:旅客与黄牛“并驾”,正拉着汽车爬山。当时,宁夏全区以土路面为主的公路仅1167公里,驴驮人拉的架子车随处可见。
70年沧海变桑田,在斗转星移间,宁夏公路交通也上演了华丽巨变:截至目前,宁夏公路通车里程已达3.54万公里,公路密度为53.3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678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通车里程4970公里,覆盖了全区约90%的乡镇;农村公路通车里程2.7万公里,实现了建制村通硬化路目标……
人们不禁感叹,过去是黄沙滚滚不见路,跟着驼铃找宁夏;今日宁夏,已织就了一张便捷畅通的公路交通网络。“公路交通已成为宁夏惠及群众最多、惠及面最广、惠及效果最为直接的民生工程之一。”宁夏回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厅长曹志斌自豪地表示。
宁夏川,两头尖,
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
天下黄河富宁夏,塞上江南鱼米乡。
年种年收,水浇田,金川,银川,米粮川。
......
一首宁夏人从小就会唱的童谣,优美地勾画出了宁夏的概貌。作为我国地域面积最小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宁夏疆域南北相距约456公里、东西相距约250公里,形成了南北长、东西短的轮廓。然而,宁夏虽然地域面积小,但是地理位置重要,打开中国地图,上下左右对折一下,就会发现其处于中心区域。
巍巍贺兰山、滔滔黄河水,见证了昔日宁夏作为古丝绸之路要塞的悠扬驼铃、队队商旅,见证了“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期冀和感叹,也见证了“远介朔陲、交通梗阻”的出行写照。
上世纪50年代的宁夏,交通闭塞、经济落后,马车、骆驼、羊皮筏子随处可见。由于不沿边、不靠海,公路成了老百姓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新中国成立之初,宁夏全区只有1167公里简易公路,“晴日尘飞扬,谓之‘扬灰路’;雨天一片泥泞,变成“水泥路’”是当时公路的真实写照。
20世纪50年代行驶在黄河上的木帆船。
谈起那段历史,今年81岁的陈敏求还记忆犹新。
1961年,大学毕业的陈敏求按照组织安排来到了宁夏。尽管做好了思想准备,但真正到了这里,落后的面貌还是让他吃了一惊,“到银川下了火车一看,街上全是土路,一下雨根本出不了门!”
到宁夏报到后,陈敏求被分配到了宁夏公路勘测队,成为一名技术员。随后的工作经历,更是加深了他对宁夏公路的印象。
“1962年,我参加了由交通局组织的地方道路调查工作。我们一行4人坐着毛驴车,每天行进在没有路基、没有路面,更没有桥涵的沙土路上,一天最多只能走20公里,历时三个多月。”陈敏求回忆道,这一路颠簸让出身农民家庭的他也差点“熬不住了”,也让他在心里暗暗扎下一个信念:一定要改变宁夏公路落后的状况。
这个信念一直支撑着陈敏求。从1982年9月调回宁夏起,以及在1983年至1997年被任命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交通厅厅长期间,他带领自治区交通部门广大干部职工,以改造干线公路、改渡为桥为工作重点,相继完成了中宁黄河大桥、石嘴山黄河大桥、青铜峡黄河大桥等跨黄河大桥的修建工作;打通了312国道六盘山隧道,结束了陕、甘、宁三省区人民翻山越岭过六盘山的历史;主持启动了宁夏首条高速公路姚(伏)叶(盛)高速公路的建设……宁夏公路交通得到飞速发展。
如今,看着车马道变身高速公路,看着黄河两岸飞虹跨越,看着村村通公路的梦想成真,陈敏求觉得快乐而满足。
1970年12月建成通车的宁夏首座黄河桥——叶盛黄河公路大桥。
70年砥砺奋进,70年天堑变通途,正是一代代宁夏交通人如陈敏求这样,怀着“管他什么前路遥遥,进一寸有一寸欢喜的心”,用一次次突破构筑了宁夏公路交通70年发展的历史丰碑:
1963年,宁夏第一条沥青路在汝西路正式开铺。
1970年,宁夏首座黄河公路桥——叶盛黄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
1994年7月1日,银古一级公路、银川黄河大桥建成通车,打开了银川“东大门”,结束了宁夏无一级公路的历史。
1998年,宁夏“三纵六横”公路主骨架中的东部纵干线全线贯通。
1999年,宁夏第一条高速公路姚叶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全区无高速公路的历史。
2008年,宁夏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
2010年,宁夏实现了所有乡镇及建制村通公路。
2017年,固原至西吉、李庄至泾河源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贫困县区全部被揽入高速公路网的怀抱之中。
2018年年底,宁夏实现所有县城通高速公路的目标,成为西部第二个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省区。
道塞山河旧,路通天地新。“目前,宁夏已织就了一张由‘三环四纵六横’高速公路网和‘1222’普通干线公路网构成的、便捷畅通的公路交通网络。”曹志斌介绍,“我们与周边省份相邻地级市基本实现了高速公路连接,与周边相邻县市全部实现了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连接,全区重要公路运输通道和所有县城对外连接通道全部形成了高速公路和普通干线公路‘一主一辅’的格局;农村公路连接节点大幅增加、覆盖范围显著扩大;跨黄河公路桥梁为沿黄地区发展提供了便捷条件。”
70年,大道纵横、路网如织。如今的宁夏再无“远介朔陲”的感叹,“交通梗阻”也已变身为“通衢坦途”。这辉煌的成绩背后,也离不开宁夏对路网建设的科学规划和布局。
20世纪80年代,养护工人在309国道上用拖拉机养护公路。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年底,宁夏公路通车里程为5227公里,但当时并没有划分公路的技术等级。1991年,随着《宁夏回族自治区1991—2000年公路网规划》的出台,宁夏公路交通才正式开启了发展的征程。
“根据这个规划,我们围绕建设X形公路主骨架及‘三纵六横’干线公路网的目标,着重抓‘两头’,即抓国省道改造和抓县乡道建设,在这两个领域实现了快速突破,建成了银古一级公路、银川黄河大桥、汝箕沟至西大滩太西煤运输专用公路等一批重点项目;到1999年年底,实现了四个地级市和各县区通沥青路,各乡镇通等级以上砂砾路的目标。”曹志斌表示,正是这一阶段的砥砺攻坚,为宁夏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此后,从“十一五”“十二五”期,宁夏着重抓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到“十三五”期注重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整体抓、齐头并进发展,宁夏公路交通的里程和深度也不断延伸和扩展,2016年年底实现了所有县城通高速公路,2018年年底实现了所有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
“‘十四五’期,我们要编制实施综合交通立体网规划,加快推进国家高速公路待贯通路段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实施网络,提高运输供给质量,提升交通运输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增强创新驱动能力,促进公路建养管运协调发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大力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曹志斌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届时,宁夏公路交通将书写新的篇章。
回首70年,宁夏交通人在奋发图强描绘塞上江南美好交通蓝图的同时,也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不断探索公路交通发展的新思路、新体制和新机制。
上世纪80年代,宁夏采取国营、集体、个体运输业户“一齐上”等措施,较早地放开了货运市场,率先允许私人经营汽车客运业,打破了国营运输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为交通运输全面改革蹚开了先河。
为了最大限度地支持国家经济建设,提高运输能力,1997年,宁夏率先面向全社会开放建设市场,按照招投标法的统一要求,使有资质的工程设计与施工队伍顺利进入公路建设市场,全面完成了短时间、大规模、高强度的基本建设投资,收到了明显效果。
穷省办交通,资金无疑是最大的瓶颈。对此,在建设资金上,1999年3月8日,随着首批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公路项目古(窑子)王(圈梁)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宁夏打破了单纯依靠国家投资的局面,形成了“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利用外资”的多渠道、多形式筹集交通建设资金的新局面,成功地创新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交通运输发展道路,为宁夏公路交通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随着一条条公路在宁夏大地延伸,“改革春风”也一次次地吹向宁夏公路交通领域。
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便是其一。70年来,宁夏公路交通始终坚持“政企分开”的方向,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早在20世纪80年代,宁夏就开始了第一轮的“政企分开”改革;20世纪90年代后期,进行了第二轮的“政企分开”深化改革,让传统的“政企合一”管理体制在宁夏公路领域成为历史。
2019年1月1日零时,随着授权范围内的高速公路“投融建管养运”事权移交宁夏交通投资集团,标志着宁夏在公路交通投融资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上又翻开了崭新一页。
随着授权范围内的高速公路“投融建管养运”事权移交宁夏交通投资集团,标志着宁夏在公路交通投融资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上又翻开崭新一页。
“深化公路交通投融资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是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顺应国家投融资新的政策要求、防范债务风险和廉政风险的必然选择,也是一项广领域、深层次的系统性工程。” 曹志斌介绍,随着宁夏公路总里程的增加,现有公路的养护、维修费用逐年增大,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今后公路交通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为此,自治区各有关部门统筹谋划,积极工作,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交通投融资体系,以破解公路交通筹融资难题。
记者了解到,按照《自治区关于深化公路交通投融资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宁夏将初步建立起企业“投融建管养运”一体化发展的收费公路体系、政府公共财政保障的“建管养运”一体化发展的非收费公路体系;探索建立区、市、县(区)三级共建共享共担的公路分级管理机制。
“截至目前,该项改革已基本完成。”曹志斌表示,通过改革,宁夏进一步理顺了管理体制、完善了市场机制、强化了风险防控,解决了许多过去难以解决的问题,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除了加快公路交通投融资和管理体制改革,2019年,宁夏还将推进交通运输行业行政机构改革、建立健全交通运输综合执法体制、落实事业单位改革任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力争通过这“五大改革”,增强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当前,这些改革进展整体平稳,但我们始终要保持清醒头脑,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性,准确把握好‘稳’的节奏和‘快’的步伐,确保将改革任务做实落地。”面对繁重的改革任务,曹志斌告诉记者,宁夏将坚持蹄疾步稳地推进改革,以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为推动宁夏公路交通高质量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是重要的服务性行业。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公路交通坚持把服从服务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重大战略部署作为交通运输工作的根本遵循,加紧制定有内容、有干货、可操作的实施意见,发挥交通先行的担当作用。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全区交通运输规划衔接,持续发力交通扶贫攻坚。
1994年,国务院制订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覆盖宁夏8个国家级、3个省级贫困县,其中公路建设是攻坚重点。宁夏迅速制定交通扶贫攻坚目标,计划用7年时间,投入资金3亿元,修建100条对脱贫致富有重要贡献的乡镇公路。在实施中,宁夏实际投资高达6.08亿元,新建等级公路1462公里,改建公路5380公里,远远超过了预定目标。
2012年,交通运输部牵头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以来,宁夏按照“举全区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部署要求,将六盘山集中连片区域作为交通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统筹规划、扩大投资、强化落实,为宁夏百万贫困人口稳步脱贫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在这项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宁夏采取“四轮驱动”和“双向供血”的措施,倾力解决贫困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四轮驱动”,即提供政策、资金、人力等一系列保障措施,驱动国家高速公路、国省道改造、地方干线、农村公路同步建设,完善贫困地区“外通内联”的交通运输网络,确保贫困地区“进得来、出得去”;“双向供血”,即结合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全域旅游发展,开创了从扶贫“输血”到内生“造血”的新模式。“输血”方面,启动建设西吉至会宁、泾源至华亭等省级高速公路建设;“造血”方面,宁夏建立交通投融资新机制,鼓励市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为全面完成六盘山片区扶贫攻坚目标提供了保障。
2013年,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宁夏抢抓机遇、多方筹资,争取将宁夏的多条公路纳入国家公路网规划,并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公路交通建设步伐,出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省道网布局规划(2015年-2030年)》,以建设“三环八射九联”的宁夏高速公路为目标,确定了总里程为3550公里的省道网。
2017年,宁夏提出了加快推进银川都市圈重大构想,打造以首府银川市为核心,辐射带动石嘴山市、吴忠市、宁东重化工能源基地协同发展的银川都市圈。这其中,交通一体化是银川都市圈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为此,宁夏通过加快建设便捷高效的现代化交通体系,着力推动银川都市圈“三市一地”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经过宁夏交通运输部门两年多的积极努力,银川都市圈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综合交通枢纽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持续加快完善,初步建成了1小时互联互通高速大环线。
曹志斌介绍,两年来,围绕银川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建设目标任务,他们重点围绕银川河东机场枢纽,不断优化周边公路网络,完成了银昆高速公路银川河东机场段7公里改线工程,实现了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共同接入机场内部道路。同时,加快推进三市间南北大通道改造提升,建成了石嘴山至平罗高速公路20公里,实现了乌玛高速公路与京藏高速公路的互联互通;加快推进了京藏高速公路石嘴山(蒙宁界)至中宁段284公里改扩建工程,在2018年贯通望远至金积段50公里8车道的基础上,今年9月初实现了金积至桃山口段100公里的改扩建段通车。同时,91.4公里的蒙宁界至四十里店段和42.5公里的四十里店至望远段新建路段有望于今年年内全部完工通车。银川都市圈已建成了“三纵三横一环”的高速公路网络和“三市一地”1小时互联互通的高速大环线。
70年来,就是在这样的一个个重大战略下,宁夏交通人默默付出、主动服务,切实担当起了服务国家战略的交通先行职责。“眼下,《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正式发布,我们将以此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紧抓‘一带一路’倡议、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为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展现宁夏作为、贡献宁夏力量。”曹志斌表示。
在记者的注视下,53岁的吴银祥熟练地开着三轮农用车从远方的公路驶来,快到记者跟前时,他一脚老练地刹车,车稳稳地停住, “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我刚去山上转了一圈。”他一边说着,一边打开车门走下来。
吴银祥的出场让记者“惊艳”,接下来,他的家底更是让记者“咂舌”。“看到没,这一片、这一片,凡是你眼前能看到的,都是我承包的!”他指着四周的山头自豪地说道。
作为宁夏固原市彭阳县白岔村的一名村民,吴银祥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白岔村种植大户”。这两年来,他陆续将村里80%、近1000亩的土地流转到自己手上,“今年,我种了500亩的小麦、300亩的玉米、六七十亩的树苗、还有一些万寿菊,算下来每亩地最少收入也能拿到三百元左右。”他笑呵呵地介绍。
“霸气”的吴银祥是有“底气”的,“路就是我的底气!”曾经,他就靠着种几亩小麦、玉米,过着惶恐不安的“看天吃饭”的农耕生活。“那时候就算收成好了,心里也慌,为啥?怕运不出去,卖不上价格呀。”吴银祥介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家里的农作物只能靠着牛车、架子车或者人背到山下去买,路上折腾不说,农产品也买不上好价格。为了养家糊口,他狠下心一个人跑去外面打工。
2018年,在外漂泊了半辈子的吴银祥带着打工攒下来的一些钱,回到了家乡。“年纪大了,想落叶归根;可回来了,又不想闲着。”吴银祥发现了家乡的巨变,“原来的黄土地变成了旱地梯田,而一条条宽敞的公路,不仅修到了家门口,更是修到了田间地头,我寻思着是不是可以操起老本行了。”
一番考虑后,吴银祥说干就干。通过土地流转,他将村里大部分的土地都承包到了自己名下,便成了今日的“种植大王”。
“有了路,我干啥都方便,机械化的农机车直接开到了田间,成熟的农产品通过货车快速地拉出去,我只要打理好田地就行。”吴银祥告诉记者,这两年的收入比他在外打工赚得高多了,他不仅添置了农机车,买了小汽车,还在城里买了房,方便孙子们在城里上学。“虽然平时不住一起,但是想他们的时候,我开着我的小车20多分钟就能进城,这日子过的美得很!”吴银祥感叹道,这要放着以前想都不敢想。
水泥路走村过社、沥青路通镇接乡、干线路串联城际、高速路通关达海……70年来,日新月异的宁夏公路交通,不仅让如吴银祥一样的农民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成为了现实,也正成为推动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强化制度建设,落实责任主体,农村公路发展速度、公路网密度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为全区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
路是脱贫的根本。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宁夏交通相对闭塞,不仅制约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也成为老百姓出行致富的“拦路虎”,尤其是对于宁夏西南山区的群众来说,这里对路的渴望尤为强烈。
宁夏西南,六盘山连绵起伏,峻拔叠翠。六盘山下,有一片千沟万壑的西海固,囊括了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彭阳县等9个贫困县区。过去,这里的人们年年岁岁同干旱和贫瘠“鏖战”。
要想富、先修路。近几年来,在交通运输部大力支持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宁夏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和自治区脱贫富民战略机遇,将六盘山片区作为交通扶贫的主战场,加快骨干通道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为宁夏六盘山片区脱贫攻坚当好先行。
“现在,固原已基本形成了‘内联外通’的公路网,老百姓的出行速度快了,脱贫奔小康的劲头足了,全市经济发展的势头也好了。交通真正发挥了先导性、基础性的作用。”固原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李占科感叹道,这一切变化离不开国家、交通运输部和自治区的支持。
记者了解到,作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的固原,是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核心区,是宁夏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宁夏唯一的全域化贫困市。近年来,固原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大力补齐交通短板,助力脱贫攻坚。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9242公里,占全区公路总里程的26.74%;全市贫困人口为4.55万人,贫困发生率降低至3.67%。
固原交通的蜕变正是宁夏六盘山片区交通发展的一个缩影:截至2018年年底,宁夏六盘山片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9万公里,占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的82%,公路网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51.6公里,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高速公路1331公里(占全区的79%),普通国道1938公里(占全区的80%),普通省道2115公里(占全区的83%),农村公路2.24万公里(占全区的83%,包括县道478公里、乡道7193公里、村道14724公里)。片区内实现了所有县城通高速公路、所有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的目标,建制村通客车比重达到了99.8%,片区交通运输条件明显改善,路网服务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昔日,西海固“苦瘠甲天下”;如今,当你再次踏入西海固,荒凉苍茫的景象已成为过往。在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宁夏以“交通+特色产业”为抓手,围绕片区内的旅游景区、产业园区和养殖种植区修建对外连接的公路,为群众脱贫致富打开一扇新窗户。如今,一条条旅游路、产业路、资源路纵横交错,景区路畅人气旺,产业红火客商忙,产品外销有门路,西海固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时光荏苒,交通巨变,宁夏交通人对党忠诚的初心始终不变。
70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宁夏交通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建工作呈现出党的政治建设明显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明显加强、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责任意识明显加强、党建基础工作质量明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明显加强等“五个明显加强”态势,为推动宁夏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初心如磐,可以撼山海。“70年来,面对重重困难,我们经受了一次又一次考验,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党建工作功不可没。”曹志斌评价道,“我们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准方向原则;以理论武装为手段,强化党性锤炼;以制度建设为重点,规范治理体系;以组织建设为关键,夯实党建基础;以廉政建设为保障,严明纪律规矩;以‘三强九严’为抓手,提升党建质量;以作风建设为突破,严肃执纪问责;以党群共建为桥梁,形成工作合力……这些举措把党建工作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作风优势最终转化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2019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开展以来,宁夏交通运输系统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结合工作实际,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将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四项重要措施贯穿工作全过程,通过聚焦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工作的新期望新要求,聚焦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强弱项、补短板、抓整改、保落实,有力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力明显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政治规矩明显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明显提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明显发挥,取得了预期成效。
宁夏交通运输厅党委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
态度决定成效,起步影响结果。“自治区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后,厅党委迅速行动,于今年6月4日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拉开主题教育工作序幕。目前,交通运输厅共有党组织193个,其中党委11个,党总支1个,党支部181个,党员1670名,全部参加了第一批主题教育。”曹志斌介绍,宁夏交通运输厅党委迅速开展行动部署,将主题教育精神和各项任务要求传达到了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并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学习教育工作方案等一系列工作方案。
同时,为了推进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落,宁夏交通运输厅党委多措并举:紧扣主题,深学细照,在“学懂”上下功夫;通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在“弄通”上下功夫;对标对表,检视问题,在“找准”上下功夫;逐条逐项,整改落实,在“做实”上下功夫;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在“从严”上下功夫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强化问题整改、加强建章立制等工作,将一些好的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建立工作长效机制,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曹志斌表示。
70年来,宁夏交通系统还不断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防腐败工作力度,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为助力净化修复政治生态、积极推进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障。
宁夏交通系统压实“两个责任”,构建同向发力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格局;通过推动巡察监督,强化结果运用,深入推进巡察工作;充分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构建监督网络,实现对所有党员和公职人员监督的全覆盖等一系列手段,确保了监督职责的认真履行。
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宁夏交通系统通过持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开展以案明纪教育活动、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严格执行权责清单制度等手段,助力净化修复政治生态。
清风来,廉花开。这些举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犹如缕缕清风,为党员干部拂去思想之尘,祛除行为之垢,吹开了朵朵绚丽的廉洁之花。